综合新闻

成长 | 坚持自我批判,建立自我纠偏机制

1930年5月,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,专门写了《反对本本主义》一文,其中提出了“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”的著名论断。

而这句话沿用到企业中,也可以直白的解读为:下属工作没干好,不要上来就批评,领导者要先自我反思。当然,也可以用一个词解读,即自我批判。

那我们该如何自我批判?又为什么要倡导自我批判呢?

01

坚持自我批判,但不要批判别人

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,遇到问题的时候,不少人总是习惯的批判他人,从他人身上找问题,这样的做法其实存在很大问题。著名作家三毛曾说过:“批评朋友,除非识人知性,不然,不如不说。”感情要好的朋友间,尚且不能动不动就直言批判,更何况亲密程度还远不如朋友的同事呢。

在一个企业中,如果员工遇事就抱着批判他人的思维,结果必然是互相指责、彼此产生隔阂,这样的企业必然是一盘散沙。因此,我们倡导对自己进行批判,而非批判他人。因此,在进行自我批判时一定要遵循“三讲和三不讲”的原则,即讲自己,不讲别人;讲主观,不讲客观;讲问题,不讲成绩。

既然,我们明确了自我批判的对象和原则,那么接下来,就来谈谈如何克服自我批判的障碍。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俗话说:责人易,责己难。要想开展自我批判,并将其形成一种习惯,需要克服重重难关。

首先,第一关就是面子上的障碍,只有勇敢解开自己的“伤疤”,才能直面问题并找出改进的方法;第二关便是利益上的障碍,自己给自己挑毛病,眼下看着是吃亏,实际上从长远来看,却是利大于弊;第三关也是最后一关:行动上的障碍,自我批判了,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,但如果没有付诸行动去改正,那一切还是白搭。

02

建立“自我纠偏机制”

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先生提出,“将军如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,就永远不会成为将军”。我们不需要畏惧犯错,我们需要警醒的是,沉浸在错误的行为或想法中却不自知。对于个人来说,只有坚持自我批判,在自我反思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,并及时纠正,才能不断总结经验、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;只有坚持自我批判,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的承受能力;只有长期自我批判的人,才能拥有广阔的胸襟,才能经得起、听得进他人的批评。

而对于企业来说,坚持自我批判所能发挥的作用更大,如果运用得当,便能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良性的“自我纠偏机制”。这是因为,只有坚持自我批判,才能通过自省自查去剔除组织中的无效成分,建立起一个优质的管理体系;只有坚持自我批判,才能避免企业成为“一言堂”,管理层和员工才敢说真话,这样才能及时纠正战略决策中的失误,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切实的执行;只有坚持自我批判,企业才能在偏航的时候及时调转船头,找准正确的航行方向。

03

随时保有危机意识

莎士比亚的戏剧《暴风雨》中,有这样一句名言:“凡是过往,皆为序章(What's past is prologue)。”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,个人也好,企业也好,失败的原因通常不是因为外界的打击,而是因为沉浸于过去的成绩中,丧失了应有的危机意识。

企业不是要大,也不是要强(短时间的强),而是要有持续活下去的能力与适应力。天缘绿目前还是一家“十分年轻”的公司,尽管充满了活力和激情,但也难免在管理和服务中还存在着不足。只有家人们一起共同努力,共同进步,才能使我们和企业更快的成长起来、强大起来,整体提升天缘绿的核心竞争力。